本文作者:理想主义者

台娱霸总翻红,偶像剧早已不是演员的“久留之地”

台娱霸总翻红,偶像剧早已不是演员的“久留之地”摘要: 之家月日消息为了在高端处理器市场提供更多选择高通今日发布了骁龙芯片该芯片主打强劲性能的同时兼顾价格实惠相比于旗舰定位的骁龙更具性价比然而由于命名相似许多消费者对这两款处理器的区别感...

IT之家 3 月 18 日消息,为了在高端处理器市场提供更多选择,高通今日发布了骁龙 8s Gen 3 芯片。该芯片主打强劲性能的同时兼顾价格实惠,相比于旗舰定位的骁龙 8 Gen 3 更具性价比。然而,由于命名相似,许多消费者对这两款处理器的区别感到困惑。乍一看,骁龙 8s Gen 3 似乎...

(IC photo / 图)

昔日台湾偶像剧男神阮经天通过电影《周处除三害》实现演艺事业的翻红。

他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复杂且有深度的角色,与他早期偶像剧的形象截然不同,《周处除三害》不仅让观众看到阮经天演技上的突破,也说明成名于偶像剧的演员,只有敢于走出舒适区、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更具艺术性和考验演技的作品中取得成功,并赢得观众和专业领域的认可。

偶像剧虽然是“造星工厂”,但为何它不是演员的“久留之地”?偶像演员要成功转型,需要直面哪些挑战?

“造星工厂”

很多人熟悉阮经天,是经由《绿光森林》《命中注定我爱你》与《败犬女王》等偶像剧。在新世纪初台湾偶像剧的鼎盛时期,台湾偶像剧是名副其实的“造星工厂”,捧出不少红极一时的偶像派演员,比如言承旭、周渝民、明道、郑元畅、陈乔恩等等。

不仅仅是台湾偶像剧,大陆很多顶流明星也是经由偶像剧(包括现偶与古偶)成为顶流,比如杨幂、刘诗诗、迪丽热巴、杨紫、肖战、王一博、吴磊,等等。

韩国偶像剧同样是“造星工厂”,玄彬、金秀贤、李敏镐、宋仲基、朴宝剑、宋慧乔、全智贤、金泰熙等一线韩流巨星,也都出演过爆款偶像剧。

偶像剧之所以成为“造星工厂”,是这一电视剧类型的特别之处。

其一,偶像剧主要面向青少年及年轻观众群体,这个群体在网络上非常活跃,热衷于追星、参与社交网络互动和打榜等行为,能够快速提升演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其二,偶像剧的主角通常选用面容俊美、气质出众的演员,这些演员具有一定的偶像特质,本身就能够吸引大批粉丝的喜爱和追捧。加之,偶像剧中的角色设定往往非常讨喜,符合观众对于理想伴侣或者梦中情人的想象,演员通过扮演这些角色能够快速圈粉。

其三,偶像剧情节往往围绕浪漫爱情、友情和成长主题展开,提供逃离现实生活的渠道,观众容易对剧中的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和代入感,进而成为他们的粉丝和支持者。

台娱霸总翻红,偶像剧早已不是演员的“久留之地”

其四,偶像剧在造型、服装和场景设置上强调时尚感和流行趋势,紧跟当下年轻人的兴趣点,利于形成话题热度和传播效应。

偶像剧集多种造星优势于一体,使得主演们更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蹿红。内娱的顶流,除了极少数走电影路线的,几乎都演出偶像剧,都享受过偶像剧的红利。

(2009年,《命中注定我爱你》媒体见面会上,陈乔恩和阮经天。IC photo / 图)

不是“久留之地”

固然偶像剧能够快速造星,但如果一个演员长时间停留于偶像剧的舒适区,那么他往往也很难有演技上的施展空间。阮经天在出演《周处除三害》之前,也在大陆出演了不少偶像剧,但口碑非常惨淡。比如2022年与宋祖儿主演的偶像剧《舌尖上的心跳》,豆瓣评分4.4分,2018年与杨幂主演的古偶剧《扶摇》,豆瓣评分4.7分。

内娱不少“85花”“90花”,也因为长时间停留于偶像剧的舒适区、无法转型而遭到观众诟病——20多岁演偶像剧,观众可以接受,可如果30+还一直在偶像剧里演“少女”,在偶像剧里打转,观众难免怒其不争。

偶像剧为何不是演员的“久留之地”?

首先,偶像剧的核心是浪漫爱情和理想化的生活情境,故事走向相对固定和模式化,角色类型单一。演员长期扮演这类角色,会陷入一种固定的表演模式中,缺乏挑战和变化,限制了演技的提升空间。

其次,相比于现实主义题材或其他类型剧集,偶像剧中的表演偏重于外表吸引力和情感渲染,对人物心理复杂性的挖掘和细节刻画很有限,对演技的要求可能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停留于表面效果,失去提升演技的动力。

再则,从市场需求看,一个演员长期出演偶像剧,业界往往基于商业考量继续为其提供类似角色,偶像剧演员的剧本选择空间有限。同时,观众对偶像剧演员也形成固有的形象认知,一旦演员试图转型,观众可能难以接受他们的新形象,演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形象束缚。

从演员角度看,转型意味着要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和作品,这对演员的演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偶像剧演员在长期出演偶像剧的过程中,可能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表演模式,在面对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角色时力不从心,演员有畏难情绪,便不敢转型了。

总之,偶像剧不是“久留之地”,但有些演员待太久了,便“固步自封”了。

非转型不可

不过,对于偶像剧演员来说,不可能一辈子都演偶像剧,转型是非转不可的。

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偶像剧演员面临的年龄限制更为明显,很多角色不再适合他们出演。早点转型反而有利,否则中年以后再来转型,由于市场对中老年演员的角色需求相对较少,演员的转型窗口期更短且竞争更激烈。

另一方面,娱乐圈演员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新生代偶像不断涌现,如果不及时转型,很容易被新人替代。

从长远角度看,演艺圈竞争激烈,仅仅依靠外表和短期的人气并不能保证长期的艺术生命力。演员要想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通过转型来丰富表演经历、拓宽戏路。只有当演员具备出演更多元化角色的能力和实力,他才有可能源源不断接到更高质量剧本的邀约。

偶像剧演员如何转型?首先要有转型的紧迫感,要把转型提上日程,而非能拖则拖。要勇敢走出偶像剧的固有框架,挑战与以往形象差异巨大的角色,勇于尝试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影视作品,不要只想演完美的“人设”。

有些偶像剧演员太在乎形象,不演反派、不“毁”形象,这怎么转型?比如《周处除三害》中,阮经天饰演的陈桂林是个大反派,形象上也有些“颓废”,哪怕剧本真的递到内娱顶流手上,他们也不见得会接。

其次,要训练选择剧本的眼光,挑选具有挑战性和深度的角色。有深度的角色,有助于演员展示才华和内涵,摆脱单一的偶像标签,树立起成熟演员的形象。

再则,偶像剧演员要多多体验生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和锤炼演技,逐渐拓宽自己的戏路和表演风格。

最后,演员也要有勇气去承担转型可能失败的结果。

转型是一种冒险,可能会面临挑战和失败,不要因为转型失败而放弃转型,而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并改进表演方式,才有可能迎来华丽蜕变的一刻,让演艺事业从“爆红”走向“长红”。

话剧人

责编 刘韵珊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